大手笔!锦州将打造全国著名最具北方特色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
★沿滨海、沿凌河、沿闾山规划建设3条锦州最美绿道,构建慢行系统;
★打造旅游景观公路,提供自驾、骑行、步行、驿站等服务功能和设施;
★凌河区、古塔区和太和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购物街区;
★3A级以上景区、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重点旅游场所免费wifi、智能导游、电子讲解、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;
……
未来锦州将重点做好这些工作,把锦州打造成全国著名的最具北方特色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。这是“锦州发布”从近日出台的《锦州市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意见》获得的信息。作为国家第二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城市,这个《实施意见》将对锦州未来大旅游产业发展治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。下面“锦州发布”就给大家做一下详细解读——
锦州通过山、海、城三条主线带动全域旅游发展,优化旅游功能空间布局和旅游产品供给结构,完善配套体系建设,深入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,构建大旅游产业发展治理体系。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宜居乡村建设及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统筹起来,突出全域推动、全业共建、全民共享,实现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效能的提升,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。
到2020年,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。旅游综合总收入年均增长12%,达到全域旅游创建的各种指标要求,打造全国著名的最具北方特色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。
(一)顶层设计,实施全域规划
1.做好空间布局规划。
构筑“三带九区五镇四十八景”旅游产业发展格局,即培育医巫闾山旅游产业集聚区、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和城市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山、海、城三条主线带动全域发展,由点到线,由线及面,全面拓展旅游空间,形成区域性旅游产业空间布局。
规划集旅游、环保、运动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拥有绿廊、行车道、驿站和标识配套系统的绿道,使其成为连接山、海、城三个旅游集聚区的纽带,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沿滨海、沿凌河、沿闾山规划建设3条锦州最美绿道,构建慢行系统。
2.做好旅游产品规划。
丰富旅游产品供给,充分依托和深度挖掘旅游资源,着力发展文化旅游、乡村旅游、温泉和冰雪旅游、滨海旅游等传统业态,探索发展攀冰攀岩、马术、马拉松、赛车、山地运动等体育休闲类,养生养老等保健康养类等新兴业态。
加快建设一批主题度假区、高品质景区景点、旅游特色小镇、现代农庄、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、精品民宿,布局推进汽车露营地、青少年研学旅行、运动休闲旅游基地建设,全力构建多元化、多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。
3.做好品牌创建规划。
强化精品理念,打造一批国家级旅游品牌,努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。
加快推进笔架山和闾山等景区创建5A级景区,创建滨海和大闾山两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。重点包装辽沈战役纪念馆、黑山101高地、牤牛屯、配水池等辽沈战役遗址遗迹红色旅游品牌。
切实加快旅游度假区、生态旅游示范区、星级饭店、旅游特色乡镇、示范村、星级农家乐和各种名优小吃的创建工作。
4.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。
全面提升各类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服务水平。
推进主要传统景区挖掘人文价值、完善配套设施、打造高品质复合型旅游景区。
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,重点培育滨海休闲、精品民宿、温泉养生、户外休闲运动等高品质产品。
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程,培育一批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,全面推进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。
(二)夯实基础,完善全域配套
1.完善旅游集散与旅游咨询公共服务体系。
依托主要交通枢纽,加快市、县两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,完善集散中心交通、信息咨询、产品营销、综合服务等功能。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。
在3A级以上景区、重点旅游村镇以及机场、车站等游客集聚区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。实现重点旅游景区、县(市)区、旅游乡村、旅游线路等旅游咨询公共服务全覆盖。
2.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。
加快通景公路、旅游公交体系、自驾车营地、自驾游体系和绿道慢行系统建设。
打造旅游景观公路,提供自驾、骑行、步行、驿站等服务功能和设施。
加强国省干线、中心城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。完善航空支线网络,增加锦州对外航班与车次密度,形成方便快捷的立体大交通。
3.完善旅游厕所、停车场、标识体系建设。
持续推进厕所革命,使旅游厕所数量充足、质量达标、深入城乡、全域覆盖。
2018—2020年,全市计划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322座,其中新建274座、改扩建48座,力争全面达到A级标准。
加快城区、景区、游客集中场所停车场改扩建步伐,鼓励建设自驾车与房车营地,不断满足日益扩大的停车需求。
逐步建立快行漫游的自驾车、自行车、自助游服务体系。
完善旅游交通配套体系,在城市出入口、机场、车站和旅游景区、宾馆饭店、城市主要街道、县(市)区人流集中场所等处,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、旅游指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识。
在旅游厕所、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。
4.完善信息服务体系。
加快发展智慧旅游,建立旅游数据中心。
到2018年,基本实现3A级以上景区、三星级以上饭店和其他重点旅游场所免费wifi、智能导游、电子讲解、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。
建立锦州旅游数据中心,完善数据采集体系,构建地方旅游统计指标体系,逐步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、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、开放式旅游目的地,适应大众化、社会化、自主化的旅游发展需要。
5.完善城乡环境建设。
开展城乡主要旅游线路沿线风貌集中整治,在路边、水边、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、绿化、美化行动,结合我市卫生城创建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,在城乡重点旅游区域实行“改厨、改厕、改客房、整理院落、疏导交通”和垃圾污水无害化、生态化处理,全面优化旅游环境。
(三)深度融合,推进全域发展
1.推进相关产业深度融合。
扎实有效推进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,打造松山新区苹果小镇,开发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和现代休闲农庄等特色化旅游产品;
推进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发展,围绕道光廿五、沟帮子熏鸡等工业企业拓展旅游发展空间;
推进旅游与商贸的融合发展,在凌河区、古塔区和太和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购物街区;
推进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,以义县攀岩小镇和御源马术俱乐部为牵动,推进户外休闲旅游项目发展;
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,重点融合历史文化、民俗文化、红色文化、创意文化等,延长旅游产业链条;
推进旅游与养生养老的融合发展,开发北镇森林氧吧和滨海新区医养小镇等特色旅游产品;
推进旅游与海洋渔业、水利等产业的融合发展,建设龙海馨港、海洋牧场和笔架山海洋公园;
推进旅游与教育的融合发展,开发义县化石小镇、辽沈战役纪念馆红色教育等研学旅游的新兴业态,增加关联产业的附加值。
2.培育旅游领军企业。
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,主动对接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集团投资锦州旅游项目。
鼓励各类产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,提高整合、开发、利用旅游资源水平和投融资能力。
引导具备实力的各类旅游企业兼并重组,打造一批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的综合型旅游企业集团。
3.推进旅游金融创新。
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、旅游项目的融资支持。
支持旅游企业在主板、中小板、创业板、新三板上市挂牌,拓宽市场融资渠道。
支持旅游企业发展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,通过发行债券、股权融资、产权置换、项目融资、质押担保等方式,借助金融资本加快发展。
推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PPP开发模式。
4.建立旅游产业联盟。
推动旅游景区、旅游饭店、旅行社等组建旅游产业联盟,吸纳文化创意、商品研发、规划设计等有关行业企业,培育旅游行业社会组织,搭建大旅游产业合作平台,推进产业资源整合、发展要素集聚、有序竞争、协同发展。
(四)创新体制,实行全域治理
1.构建现代旅游管理体系。
探索构建“1+3+N”综合管理体系。
整合各旅游投诉平台,集中发挥12301旅游投诉平台作用,强化旅游投诉处理能力。
2.推进国有旅游景区改革。
以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激发景区作为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,提升管理水平,促进我市旅游业按市场规律快速健康发展。
(五)营造环境,实现全域共享
1.增加公共游憩空间。
推动建设特色鲜明、文景融合、美观靓丽的休闲街区,提升城市休闲和旅游功能。
突出公共场所的旅游休闲功能,加快推进城市公园、休闲广场、公共绿地、城市绿道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,推动公共图书馆、美术馆、文化馆(站)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纪念馆、科普教育基地等向居民和游客免费开放。
2.推动区域旅游无障碍。
加强区域旅游合作,打破行政区划壁垒,推进旅游市场主体合作发展,在全市实现资源共享、信息互通、景区互推、游客互送,发行旅游联票、旅游通票、旅游惠民一卡通,打造无障碍旅游区。
推进A级旅游景区、重点旅游景点、主要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,为特定人群提供无障碍旅游服务。
3.确保旅游安全。
4.规范旅游市场秩序。
5.有效推进文明旅游。
(六)统筹策划,开展全域营销
围绕“整体营销”的总体思路,加强对宣传工作的统筹和指导,采取抱团宣传,联合宣传的模式,整合宣传资源,形成宣传合力,不断提升锦州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记者|侯树河
编辑|周丽